1
酸雾的来源
通常所说的酸雾是指雾状的酸类物质。在空气中酸雾的颗粒非常小,比水雾的颗粒还要小,比烟的湿度要高一些,粒径为0.1~10 μm,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酸雾首要产生于化工、电子、冶金、电镀、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等职业的用酸进程中,如制酸、酸洗、电镀、电解、酸蓄电池充电等。别的,在一些科学研究的进程中,也会使用到不一样的酸。由于这些用酸技术进程中使用的往往是多种酸的混合物,所以排放出的废气也大多是多种酸雾的混合。
2 酸雾的构成机理
酸雾的构成机理首要有两种:一种是酸液外表蒸发,酸分子进入空气,与空气中的水分凝并而构成雾滴;另一种是酸溶液内有化学反应,构成气泡上浮到液面后爆炸,将液滴带出[3]。别的,随同酸雾排放进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呈分子态的酸性气态污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所以其排放进程和排放物成分比较复杂。
3 酸雾的危害
导致大气酸化的首要污染物是化石燃料在焚烧进程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而酸雾的排放也不容忽视,由于和焚烧烟气相比较,酸雾的腐蚀力更强、毒性更大。例如就硫酸雾来讲,它的毒性比二氧化硫高约10倍之多。
酸雾的排放会形成作业场所的空气中酸雾和酸性气体充满,排入大气后又会形成大气环境中的酸沉降。它不仅危及工人及厂房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腐蚀厂房设备及精密仪器,形成出产和日子的丢失,并且还会对农作物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不良影响[,形成对建筑物、文物古迹等的损坏等。
因此,人们在加强对燃煤烟气、烟囱的烟气,汽车尾气等进行深度治理的同时,也迫切需要采取得力措施控制酸雾的排放,以遏制大气环境的酸化和酸雨的发展。